中国畜牧业需重视三大长期影响
上周全球最令人关注的大事无疑就是日本悍然将核污水排放入海的事情。这绝对是一件可能会影响全人类未来的大事件。它不仅短期影响立竿见影,既有意料之中的各国政府和民众的强烈抗议,也有比较令人无语的抢盐风潮。更重要的是它的长期影响,可能带来巨大的变数。
身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部分,畜牧业在这件事上也不可能独善其身。笔者认为,核污水排海事件给畜牧业的影响,一样要从短期和长期两个范畴来分析。
【资料图】
短期影响:或将刺激猪肉消费。
这一点不难理解,海关总署第一时间就宣布了暂停进口日本所有水产品。要知道中国一直都是日本水产品进口的最大进口国,去年中国进口日本水产品的份额占了日本全部出口额的22.5%,达到了870亿日元,约合6亿多美元。这一市场份额的释放,除了利好中国本土水产品的消费,肯定也会带动中国畜禽肉类的消费。
资本市场的反应总是最灵敏的,当天畜牧版块股票就齐齐上涨,巨星农牧、神农集团、天邦食品、新希望、温氏股份、牧原股份等股票涨幅都不小。而猪价本身也同样借势上涨,根据新牧网猪价指数,最新全国猪价已涨至8.61元/斤,当然目前猪价的基本盘也是处于涨势,这件事不算是决定因素。
但关键在于,这件事对猪价不太可能短期有什么颠覆性的影响。毕竟进口水产品消费量的减少留出的市场份额,大头不会转移到猪肉消费。两者本身的相互替代性还是比较少的。但是由于这次排放将长达30年。很多现在看起来不起眼的变化,30年后可能会累积成巨大的变化。
长期影响一:改变人们的肉食消费结构?
目前核污水排放还只是直接影响日本的水产品,但是根据科研机构的预测,240天之后就会到达我国沿海,并进一步覆盖整个北太平洋。这一污染的持续,究竟会不会给整个太平洋的海产业都带来威胁呢?这是很多民众最关心的问题。但也是现阶段一个很难知道确切答案的问题。目前中国政府的表态是将对我国管辖海域的生态环境进行监测。
而部分民众在这种不确定的情况下,选择主动少吃所有海产品来规避风险,也是可以理解的。但这样一来,对产业的影响就会从单纯的日本水产品放大到整个中国的水产行业。2022年,全国水产品总产量6865.91万吨,其中,海水产品产量3459.53万吨,淡水产品产量3406.38万吨,海水产品与淡水产品的产量比例为50.4∶49.6。
这将是超过3000万吨的市场被影响。除了淡水产品,年消费超5000万吨的猪肉能够因此得到多大的机会呢?根据之前的研究,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人均猪肉消费是在持续下降的,人们会转向更多较贵的动物蛋白,就包括水产品。此番突变,会不会改变这个势头呢?又或者在猪肉里,如果有可以和水产品相媲美的高端猪肉出现,会不会可以获得一个发展机遇呢?
长期影响二:改变鱼粉在饲料和养殖业的占比?
和普通消费者不同,不少养殖业人士第一时间想到的另一个可能被核污水影响的是鱼粉。毕竟此前鱼粉也和其他饲料原料一样,价格一路大涨,行业里面早已在尝试做鱼粉的替代产品。这下子恐怕会进一步加快这一步伐。
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共进口鱼粉180.13万吨。要知道鱼粉如果也被污染,它造成的潜在后果不仅是影响猪的健康,也难保不会影响人吃猪肉的健康。所以可能很快就会出现鱼粉进口量减少,转而使用其他原材料作为替代,将激发鱼粉替代技术研究的连锁反应,最终将加速饲料中使用鱼粉替代进程,减少对进口鱼粉的依赖。
长期影响三:改变饲用食盐的使用?
这波抢盐风潮虽然让笔者觉得很无语,但仔细一想,养猪业对盐的使用其实量也不小。饲料中添加食盐一直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其实也面临着和人一样的风险担忧。根据中国盐业集团此前的公告,我国食盐来源主要分为三类:井矿盐、湖盐、海盐。当前我国的食盐产品结构占比为井矿盐87%、海盐10%、湖盐3%,井矿盐和湖盐生产均不受日本核污染影响。但公告里也不敢断言海盐究竟会受到怎样的影响。而部分沿海地区,比如广东,海盐的占比还是比较高的。而未来不用盐肯定不可能,那只能逐渐转向使用其他盐的品种了。但对于养殖户来说,问题就在于和人自己煮饭不一样,你可能很难判断你买的饲料里加的是哪种盐。只能将风险寄托在对饲料厂的信任上了。
当然以上的影响也只是笔者的一家之言,短期内也可能什么事都不会发生。但这也是核污水事件最令人愤怒的一点,仅仅为了自身的利益,给全人类的未来增加了原本不需要承担的风险。这也提醒我们畜牧业的同仁,要想让事业真正长期发展,绝不能只看眼前的一点利益。
标签:
为您推荐
-
人民网杭州9月17日电 (记者孙博洋)9月16日至17日,中国质量(杭州)大会在浙江杭州举行。在16日举行...
2021-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