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触发了史上最强的医药反腐风暴?| 昙视点
作者/徐昙
医药界常态化的反腐已进行了几十年,为什么在2023年突然酝酿了一场史上最强的反腐风暴呢?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如果不是到了非反不可的地步,医药界的反腐会如此之摧枯拉朽吗?以至于7月以来,国家卫健委会同公安部等9部门集中整治医药腐败。159个院长、书记落马,医药股大跌,全国的医院、药企、医药代表都在瑟瑟发抖中。
医保基金被穿底的风险
先来对比一下10年前和现在医药领域腐败的特点:
2014年有个轰动的医药腐败案,云南第一人民医院的院长王天朝落马,受贿1.29亿,有100套房,100个停车位,被称为“双百院长”。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房子呢?主要还是因为王天朝帮助开发商承揽医院项目建设,以及在采购医疗设备、人事任命、技术职务评审等过程中受贿。
2023年5月,中纪委公布的云南省普洱市人民医院腐败案,医院采购一台3520万的医疗器械“直线加速器”,院长杨文俊竟然收受高达1600万的回扣。这还仅仅是一台机器。同时,医院财务部主任、后勤服务部主任、医学装备部主任等重要行政岗位的科室长被立案审查调查,涉案金额高达数千万元。
受这一案件的震慑,整个普洱市医疗系统100多人主动投案,主动上缴非法收受资金5000多万元。
现在的医药腐败案,呈现的特点是区域性、系统性、塌方式腐败。是由药企、医药代表、医院、医生等利益相关方构成的腐败链条。所以,这次反腐风暴打击的是医药领域生产、供应、销售、使用、报销等重点环节,是医药行业全领域、全链条的系统治理。
因为系统性腐败的成本自然是广大患者来承担。普洱市人民医院的“直线加速器”,原本市场价只有1500万元,最后以3520万元进入医院。患者一个疗程的治疗费用就要提升到3000到5000元。
从上个世纪90年代,中国就开始推动医疗改革,俗称“三医联动”,涉及医药、医疗和医保。根本的目的是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但医疗领域大范围的腐败,最终都将腐败成本转嫁为医药“成本”,从而推高了患者的就医费用。关键的是,不断在损耗、蚕食财政资金和医保资金。
所以最强反腐风暴的第一个目的,还是保障民生利益。民生的背后是社会稳定。
第二个目的,是扼制紧张的医保不再被持续损耗。
这几年,医保基金与养老保险基金一样,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支付压力,支出增幅高于收入增幅,甚至有相当一部分省份出现了当期收不抵支,基金被“穿底”的风险。
《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报告2014》曾预测,到2024年将出现医保基金累计结余亏空7353亿的严重赤字。虽然这一数字近年或有变化,但是2024年的医保基金压力已经到了一个关键点。
以福建省一个人口约250万的地级市为例,城镇职工医保基金面临入不敷出的崩盘风险,财政却无力兜底,基金欠付全市22家公立医院医药费达1748.64万元。迫切需要进行医改突围。
而弥补医保基金不足,首先是把医疗药品、耗材和器械价格中的腐败水分挤出去。反腐风暴是希望医疗行业的腐败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有效扼制,最终实现医保基金扭亏为盈,药品招采趋于合理,过度医疗受到遏制。
产业大计
第三个目的,反腐风暴还肩负着国家生物医药发展的产业大计,事关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
这次处于反腐“风暴眼”受人瞩目的是诸多药企。Wind数据显示,7月31日至8月7日,A股医药生物板块市值蒸发超2976亿元。尤其是那些销售费用占总营收比例超过50%的医药公司跌幅较大。
一旦诸多药企习惯了通过行贿、利益输送赚钱的模式,全行业就会不可避免地陷入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性循环。谁还会投入巨资进行药物研发呢?
而目前,生物医药产业是国家极为重视的产业,这有几个深层原因:
一是,生物医药是一个大产业,一个新兴战略产业。行业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生物经济行业市场规模将超过20万亿元,其中生物医药行业占比约为20%,即约为4万亿元。
二是,中国国内生物医药产业的竞争力在逐年增强,这不但可以提高大国博弈间中国的话语权,还能承接得住和国际巨头的高端产业合作。
有一个微妙的细节,今年3月份以来,多家大型跨国公司CEO访华,包括明星人物马斯克和库克。但仔细观察,跨国药企高管最为集中,包括辉瑞、默克、阿斯利康、武田、强生、赛诺菲、美敦力等。马斯克和库克到访更多是象征性的,彰显美国企业对中国市场仍有信心。但是辉瑞等药企拿出的却是实际行动,与多地政府、企业签署了多项合作协议。拿出真金白银在华投资。
比如在3月25日-27日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3年年会上,阿斯利康宣布再度扩大在华投资,在青岛建设布地格福吸入气雾剂生产供应基地,总投资约4.5亿美元。
尚不知双方协议中涉及哪些条款,但是潜在的公平规范的市场环境必然是所期望的。
2022年10月,中国生物医药龙头企业—药明生物曾被美国列入“未核实清单”,后来又从清单中移除了。
这一方面取决于药明生物的实力,另一方面表明了美国对生物医药领域的暧昧态度。药明生物的营收约50%都来自于北美。就大分子生物药为海外药企提供研发配套服务,一旦被制裁,将大幅提高海外药企研发成本,让美国本土企业受损。
大国博弈,有竞争,有对抗,也有合作,而生物医药产业是东西方大国目前认为尚能合作的领域。
而生物医药行业是一个高科技驱动的行业,技术创新是其发展的关键。科技创新最重要的一个前提是要有一个公平竞争、规范高效的市场环境,产业才可能长足发展。
标签:
为您推荐
-
人民网杭州9月17日电 (记者孙博洋)9月16日至17日,中国质量(杭州)大会在浙江杭州举行。在16日举行...
2021-09-18